3月28日的干部中心组学习🤷🏽♀️,由教务主任谭裘麟老师主持,主题为“改进交大附中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谭老师首先阐明了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在这一目标要求下的课程建设。
2009年🚊,我校制定了《关于交大附中与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0️⃣🚴🏽♂️。提出这一方案🦍,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求异求新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的禀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初步确立专业方向🥯,为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天美设置了三个教育模块并优化了课程体系🙍🏼♂️,着力贯彻“依托交大,内实外名”办学策略,构建一个基础厚实🏋🏻、开放度高、选择性广的天美课程体系🦅,积极建设具有附中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天美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和课程体系建立后,课堂教学的改进成为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如何改进天美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谭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思考🧔🏽:
一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谭老师认为🖌,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教学过程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育人与育己的关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做学生的表率。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是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期课改的核心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是主体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是将“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目前,我校高一👨🏽🚀、高二年级都开设了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并已初步形成课程体系和评价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要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中🚫,也应运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将“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应做到如下三点:(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要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3)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并把它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手段。
随后🐜,干部们就如何改进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改进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基础,常研究常出新🤞🏽;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观念的更新,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应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教研处、教务处要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导各教研组大兴互相听课、磨课👩🏻✈️、教学案例剖析等方式的研究之风🦸♂️,从而促进我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水平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