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结束的2019年“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中,我校喜获佳绩🐵。本届比赛规定每个天美至多申报3个项目🔧,全市总计有291个项目参赛👰🏿🚤,最终决出 4个一等奖,29个二等奖🧔♂️,68个三等奖。
今年🚣🏿♀️,我校团委申报的3个参赛项目在所有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这是我校继去年获得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后又一次取得的优异成绩。
在与各参赛队取得联系后🫣,我们对他们进行了采访🛑,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题名称:对上海书报亭与电话亭的改造和再利用研究
参赛组员⌚️:王可欣 范佳琦 指导老师:顾颖
上海大量的电话亭和书报亭被淘汰🏋🏿、废置👑。作为上海本土的孩子🦯,产生了留住这些记忆的想法🕕,于是借此机会开始着手关于“改造上海废弃书报亭和电话亭”的课题。
本课题以上海现存废弃书报亭和电话亭为调查对象,研究最佳的改造和利用方案。成员们大体围绕“改造本身条件”和“客户使用体验”角度设计和筛选改造方案📲。此外,他们的课题考虑了实际经营的资金来源和收益以保证有一定收益;考虑了实际经营模式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试想从一定程度上带来就业岗位。
Q:请问做这个课题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我们选择的课题最考验的是创新能力,也就是“think out of the box”。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想法很多是不切实际的:比如课题深入研究后,发现一些设计方案只顾天马行空🤛,却满足不了排水、通风🌮、通电、采光一些实际问题,又或者只顾大胆设计🔐,却缺乏可行的经营方式。可能需要不断从实践中去修正自己的想法和方案,要按时完成进度。比赛时候也很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要随时处理评委老师角度刁钻的问题、要求等等。此外👳🏿,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人文社科类的课题,需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研究,为了保证科学性,需要大量的样本,而设计合理的问卷、大范围收集样本也是很难的🧽。
我们的参赛收获——
这次课题比赛锻炼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从全方位的思考、创新到细致入微👩🏽🌾、脚踏实地的实践🤜🏻,既锻炼我们大胆逆向的思维、又锻炼我们谨慎细致做小事的本领。而现场的演讲和答辩也很能锻炼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谈笑自如的勇气🧑。做课题本身的过程更是让我们学习到了研究调查的方法和精神,为我们今后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课题名称:为何QQ在高中生中更流行——关于高中生QQ和微信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
参赛组员📦🧓🏿:杨亦凯 指导老师:顾颖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高中生使用QQ较多🫨,而成年人使用微信较多🧑🦼。我想着去寻找其中的原因🏌🏼♂️,便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比QQ和微信,来了解高中生的网络社交情况。通过调查发现QQ的便捷性和个性化装饰是高中生喜欢使用QQ的主要原因🚵🏿♂️❤️。
Q💁🏼:请问做这个课题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最困难的是收集问卷和分析数据。要是收不到足够的问卷就没办法分析出普遍规律,但问卷收集真不容易,要充分发动所有认识的同学帮你转“说说”,才能收集到几百份问卷🦝👳🏻♀️。另外拿到数据后要进行详细分析𓀗🐛、得出具体细致的结论也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Q:你认为课题研究对自身的帮助有哪些呢⚧?
A:我感觉做课题十分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开拓眼界,能对一个事物有较深入的了解🫄🏼。
课题名称👨🏻💻:关于智能手机对当代老年人生活影响的调查研究
参赛组员:潘羽宸 指导老师:顾颖
课题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围绕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目的、使用习惯👨🏻🦽🔞、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分析智能手机对当代老年人生活带来的具体变化,并从多方面深入探究影响产生的成因🐂。在启发青少年对手机使用弊端思考的同时🏊🏼♀️,给老年人合理🧖🏻♀️、健康使用手机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科学指导和建议🫅🧕🏼。
Q:请问你在做课题时遇到的困难有🔣?
A👔:我认为最大的困难其实并不是源于课题本身,而是对于如何平衡学习与课题占比尺度的迷茫与纠结。
我的参赛收获——
从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到用心调查后的所悟所感,从无从下手的迷惘无助到被点拨后的恍然大悟,从无奈、被动到热爱、享受🧠🕚,本次课题研究的经历给了我一个从旁观者转变为短暂的实践者的机会🫘,在帮助我学会平衡学习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有限的高中三年光阴。
再次祝贺以上三支参赛队在“未来杯”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我校团委的积极组织下,我校同学在“未来杯”中不断斩获佳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开展了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的研究,平衡好了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的关系,丰富了自我🙅🏿♀️,开拓了眼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文字采访🦸🏽:李沙仪霁 沈于钦 戴梦如
图片提供:各参赛队伍
供稿👽:团委
审核:金怡
2019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