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春风春日采新茶👩🏼🏭,生产徽州天下夸
屯绿祁红好姊妹,淡妆浓抹总无瑕
老舍先生的一首《咏茶》,写尽了徽州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为那一小片精致的茶叶平添几分墨意与诗趣。
徽州研学的第二天(8月25日)上午💇,同学们走进了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在研学老师的指导安排下🧛🏻♂️,同学们背着竹篓,前往茶场采茶,摘下的那一枚枚嫩芽🏃🏻♀️➡️,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缕缕荧光。随后,制茶先生给我们展示了制茶的一道道严谨的工序🍀。步入茶室,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面而来,仿佛引领同学们向徽州茶文化徐徐走去。茶艺老师示范如何泡绿茶和红茶🤴🏻,同学们在老师讲解后泡一杯上好的茶👈🏼,闻着浓郁的茶香,轻抿一小口,美味瞬间在舌尖上绵延开来,红茶浓郁,绿茶甘甜。敬茶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向敬爱的老师奉上一盏香茶,道一句♾:“老师,您辛苦了!”心中的万感千情就在那杯香茶之中。
品茶入口之时🙋🏽,感受到的是茶道的厚重以及草木之香带来的甘甜。一壶好茶🕉,仿佛减慢了时光的流逝,留住了美好时光。其实人生当有休憩的时刻,选某一个午后🚶🏻,坐下来泡一壶茶👩🏼🎨,品一口香茗,让生活多一分释然与惬意🚓。茶文化的研学课程让同学们亲身体验采茶制茶过程的不易与艰辛👨🏼🍳📃,也在冲泡茶汤品茗时,感知茶文化的魅力与厚重。
【呈坎古村】
当天下午🧑🏻🔧,根据安排,部分班级前往呈坎古镇🧎♀️➡️,踏着午后的骄阳,缓缓步入这白墙黑瓦的小镇。眼见青山如画💡,水天相接⛹🏿♀️。纵使烈日当头,心中却也是平和的🧑🏻💼。无论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池,或是狭长交错的巷子,亦或是整整十一开间的祠堂🧳,都彰显这个小镇历史的厚重感。
在参观学习时,研学老师介绍了很多与呈坎村古建筑的小知识和小故事。小镇虽小,却处处结合着古人的智慧。在密闭的房屋里开一间天井,以便透光;“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用大瓮盆接雨水👨🏼🎨,以便家用;前人们又极具智慧地设计了风火墙,在屋顶上面放上细沙和砖块🌹,遇火后屋顶破裂细沙和砖块顺势落下🪱,即可将大火扑灭。同学们在古村落里完成了榫卯结构建筑搭建挑战,通过团队的齐心协力,最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加深了对徽派建筑的认识。
【共赏徽韵】
香扇孤影楼上楼,风荷细雨愁更愁🔦,
烛影摇红水中月🧜♀️,花开花谢到白头。
为了进一步感受徽州文化魅力✏️,当天晚上研学课程安排了同学们欣赏舞台剧《徽韵》。这部剧是徽州女人平凡一生的真实写照,更是《徽韵》的舞台剧中传达给大家的最为朴素的徽州情愫。全剧展现了四季变化的奇妙黄山,讲述了鹊桥相会的美丽爱情🎺,解读了历经风风雨雨、造就徽商雄霸的商界传说😲;再现了徽班进京、京剧诞生的真实史料。在这里,同学们观赏到绚丽的舞美场景‼️,精致曼妙的音乐舞蹈💸,叹为观止的杂技演绎,原汁原味的徽腔京调。在视觉和听觉的多重体验中,让每位同学寻找到那值得细细品味的徽州元素,对徽州的人🥍、物🦻🏽、事🤱🏿、史更多了一份寻求深入的好奇和发自内心的尊重。
第二天紧凑的研学课程愉快的结束了🧗🏻,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𓀑👨👦👦,更多的是徽州文化赋予心灵的震撼👮♂️,期待明天研学学习将更加精彩➖。
撰稿:2018级3班祝浩天😠、2018级5班 刘晨萱、2018级 6班 王桂珈
图片:2018级各班
编辑/修改🤢:刘晨萱/曾腾
审核🎲:章月娥👫🏻、曹萍、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