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上旬,“脑神经科学大赛”(BRAINBEE)、哈佛“中国大智汇”中国区决赛(CTB)🈴,头脑奥林匹克(OM)、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初赛等多项科技创新赛事先后举行。我校共有126位同学在以上各项竞赛中获奖。
“脑神经科学大赛”是一项基于对脑神经科学的拓展学习,以普及脑神经科学为目的的国际科学竞赛🙍🏻♀️。竞赛内容包括笔试,海报制作🧑🏿🏭,图片标本识别🐔、现场脑神经系统疾病视频诊断等。我校学生分获此次比赛中国区优秀奖🧱🎗、二等奖、在地组织者奖等🧏🏻。我校获得了本年度竞赛的最佳组织奖。
哈佛“中国大智汇”(CTB)是由哈佛大学联合数十国内外知名高校主办的一项国际综合赛事👩🎤,涵盖了学术🧑💻、社会创新、科技⁉️、艺术✯、商业等多项内容。该赛事目前在国内课外学术活动领域影响力与日俱增。我校李聿禾等同学的《节肢动物的科普与传播》、唐潜等同学的《寻找被遗忘的杰出女性》分获社会创新科目一、三等奖➾。高一崴等同学的《颜值与其影响因素》获艺术科目二等奖🏋️♂️,三组选手将在4月赴哈佛大学参加全球总决赛✋🏻🏋🏼。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地方赛事,至今已举办了33届🤼♂️。2018年3月7日举行了该项赛事的初赛。我校在今年的赛事中获一、二🛀🏼、三等奖53项,另有7项参加3月17日的终评评审。
供稿👩🏻🌾🖊:
教务处
课外学术活动中心
国际交流与升学中心
附🔃:CTB参赛随感(作者获得本次CTB中国区决赛公益类一等奖)
我校CTB全国决赛回顾
深度答辩
在签到处上交了知情书后⛹🏿♂️,志愿者们给小组前往参赛的同学们一个装有小队徽章👩⚕️、组员姓名挂牌、参赛流程和队伍名牌的纸袋。根据参赛流程上的信息🙅🏼♀️,组员们前往三楼一间教室等待中、英文小组答辩并完成团队黑客马拉松的项目🚭。由于随机排列所得顺序较早,我队很早就进入了答辩教室,进行中👝🚴♂️、英文深度答辩🖥。
中、英文深度答辩都在小教室中进行😶。三位评委老师坐在长桌后倾听小队的演讲并提出问题。演讲规定时间三分钟🤚,提问时间五分钟。评委老师面前的两台电脑上有计时器🧑🏻🎨,但在演讲规定时间到时👨🎓,没有提醒👩🏻🔧。
小队首先进行的是中文深度答辩。由于小教室中没有投影设备,小队用自带的电脑展示了辅助的ppt(也有小队选择使用了海报等辅助手段),并带来了自己定制设计的周边。随后老师们在未来发展、选择课题理由🫅🏿、课题中所遇到的难题等方面对我们提出了问题,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励🧔🏼♀️,表示希望在未来我们还可以将这个课题继续下去。
八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离开了中文答辩教室。小组作了一分钟的短暂休息,然后进入旁边的小教室开始英语深度答辩。或许是由于语言的切换,小组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在演讲中稍有失误🦓,但对整体演讲并无影响。评委老师是来自哈佛的学生与老师。她们对于受众群体和周边等作出了提问🕉🧜🏻♂️,对于我们课题未来的企划带来了很多很多帮助。
Hackthon
完成了深度答辩后👩🏻🦯,小组回到等待教室👩🏽🎓,继续完成黑客马拉松的内容🤽🏼。黑客马拉松允许场外求助和使用需要的所有资料,且可以向考场的志愿者学生们求助👮🏻♂️。本次黑客马拉松要求完成一份关于人口贩卖的ppt。ppt要求回答两个问题,且应包括四项必备要求。成员们对于两个固定问题作了长时间的探讨与思考😑,请教了工作人员,场外的组员们查阅了大量图文资料,两方有效的合作🚀,在截止时间前完成了任务。
Live peer review
第一天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现场友队互评🤤。两只小队需要介绍自己的项目,对友队提出问题🦶🏿,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上场顺序由主持人当场通过抽签决定🔮。我队遇到了来自世界外国语中学的队伍🕣。她们的课题致力于研究住宿与走读对于学生的影响,设计了帮助学生自我了解的游戏,还撰写了42面的研究论文。
而我队则着手于通过科普的方式解决学生群体对于节肢动物的误解。虽然两组的课题方向甚至学科都并不相同,但相互提出的建议与问题让我们对于自己的项目有了新的思考。
final presentation
凌晨近两点时🥀,我队接到了CTB官方的总决赛通知,于当日八点二十前往上海纽约大学签到🧘🏼♂️,参加当日的最终答辩与颁奖典礼。最终答辩要求作一个两分钟的演讲并用三分钟时间回答评委和友队提出的问题👩❤️👨。在场评委有经济学教授、律师🦹🏻♂️🌤、哈佛校友会前主任等。我队在倒数第四个出场,虽然在回答问题环节得到的问题数目较少,但组员们仍然用自己最好的风度面对着尴尬的场面,用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打动了评委和同台竞技的友队们。
Team LDT 李聿禾 李思源 王木辰 陈聃烨 郑雅 王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