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天美生命教育区域试点”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
(讨论稿)
近年来,杨浦教育致力于“上海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培育学生健康人格,提升道德情操✉️🔄,体现教育的本原价值,初步构建了基础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框架🚂。我们先后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研发区本教材《心灵体操》、校本教材《男孩女孩》,“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的实践与研究”等多项课题获国家、上海市课程改革等第奖👰🏿♂️🫴🏿。区域资源的整合保障机制和深厚的生命教育研究成果🥝🏭,为开展区域大中小学生命教育的试点衔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深入实施大中小学天美生命教育,扎实推进“天美生命教育促进行动计划”,培育学生健康人格🔘,杨浦区政府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天美生命教育区域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天美生命教育的新机制、新途径。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努力构建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的“绿色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区域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整体架构大中小学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内容体系🪰,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别教育纳入生命教育课程👳🏿♀️,形成天美🫵🏿、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和保障体系。
1、加强区域大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协同合作。建设天美、家庭、社会同步发展的网络,充分发挥医院、高校的专业优势➡️,开展生命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实践。
2🧖🏼♀️、构建大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针对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学段学生生命成长的特点,确定适当的教育目标与内容🐖,寻求适合的教育策略与方法,设计科学🐄、完整、系统的生命教育框架🪀。
3🧑🏼🚀、有效提升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大中小学生命教育师资队伍💽。
三、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充分利用市级专业研发资源、高校优势🏄🏼♀️,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上,重点完成大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大中小学生命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区域生命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生命教育品牌特色创建四大任务,实施9个项目,形成具有区域和天美特色的实践成果,及时推广先进经验👩❤️💋👩。
(一)大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大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上进行科学规划,探索大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衔接的方法和途径,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𓀗👨🏼⚕️。该任务通过以下项目实施完成🦋:
1✪、课程研发项目
以《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和高校联手整体规划区域生命教育体系💃🏼,探索生命教育大中小学衔接的机制,明确大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和各学段分目标,科学设置各学段生命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出台《杨浦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生命教育体系的意见》,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以高校专业优势指导生命教育课题研究,通过人员挂职等形式与高校开展紧密型合作。落实专兼职教师的编制、待遇等🗯,保证生命教育的课时数🥲。
结合我区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区本教材《心灵体操》、市级课题《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的实践与研究》、校本教材《男孩女孩》等基础上,整体研发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天美生命教育教材。2014年完成小学教材的研发,2015年完成初中教材的研发👼🏽,2016年完成高中教材的研发👨🏽。同时完成《生命教育教案集》、《学生体育锻炼指南》系列读本的编制。
2、课程实践项目
建立一批试点天美,开展课程实践研究,重点关注课时的有效落实🧖🏽♀️、教师专业化发展👨🏽🚒、课内外教育模式等🗺,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结合“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生命教育的多元评价方式。创建一批校本特色的天美生命教育活动项目,拟在2016年评选区十佳天美生命教育特色校🫄🏽。
(二)大中小学生命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区域已有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体质健康监测中心”,进一步加强完善中心建设,不断发挥其生命教育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积极推进社区、场馆生命教育资源建设⏸,梳理、开发、利用学生社会实践社区指导站和区域各类场馆内生命教育的有效资源👃🏼,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较优质的校外教育阵地。该任务通过以下项目实施完成:
3、“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项目
积极探索区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中心的服务功能,在咨询🐷、转介等方面加大实践研究的力度👳🏻,更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服务🧐。预期2016年形成与高校互相联动、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的可操作⚈、可推广的有效的运作模式✦。活动分三年完成,每年有一批优秀活动项目,三年形成系列。同时进行实证研究🐞,和高校合作开展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撰写《区域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白皮书》,为政府决策和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4、“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建设项目
2014年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监控方案👩🏿🎓,建设1—2个研究基地🪕,2015年完成天美体育教育质量监控方案,开展方案实施试点工作👩🏼⚖️。2016年开展控制学生肥胖等课题研究👮🏿,撰写“天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报告”,完成“天美年度绩效考核”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完成天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室专职工作人员系列培训🕝🧺,形成天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室专职工作人员系列培训教案。
5、校外基地资源开发项目
充分发挥学生社会实践社区指导站和区域内高校及其它教育场馆的作用,制定一批生命教育的实践菜单,拓展学生生命教育的服务途径。
创建“学习生存技能🍒,助力生命成长”学生社会实践社区指导站项目。依据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学生社会实践社区指导站会同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等方法🤨,学习掌握地震防灾🛁💆🏿、火场逃生等生存技能,提升学生生命安全意识与能力🔥。每学年👩🏽🚒,辖区各天美起始年级在学生社会实践社区指导站的帮助下,赴殷行社区安全体验馆、国和消防中队参加不少于4课时的生存技能学习体验活动课程。
建立一批区域学生生命教育基地🧟。依据区域生命教育教材内容👃🏿,开发区域校外生命教育活动场馆,挂牌二十个区生命教育优秀活动场馆。
(三)区域生命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整体推进区域大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大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在试点过程中通过开发课程、设立基地、制定制度🤾🏽,力争在2016年完成区域大中小学天美生命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任务🏎。该任务通过以下项目实施完成:
6🚵🏼♀️、区域教师培训项目
2014—2015年,梳理区域已有相关师训课程,开发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生命教育”教师培训课程,编写相关指导手册。依托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培训力量📀,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设一批教师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2015—2016年🪦,建立和完善大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评价和研训制度🌽🦜,编写完成大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指导手册🐑。
建立普教与高校的联动机制,利用高校优质师资资源💕,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专业服务;以基础教育量大面广的形态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研究😮💨、大学生志愿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开展实践互访活动。共同确立研究课题🚣🏽,开展实践研究。
7、教研机制研究项目
加强区域生命教育教研建设,建立由天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别教育教研组为主要成员的生命教育教研组。建立校际生命教育教研组伙伴合作机制,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提高天美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区中心教研组创建🪨🍆,充分发挥优秀生命教育教研组的辐射作用,3年内建成中小学跨学科、跨领域的生命教育教学研究组室,全面提升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和教研质量。
(四)生命教育品牌特色创建
基于区域的教育现状和已有基础🎸,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力求在教育途径上打破基础教育内部单一循环的教育模式💂🏻,在家校互动、医教结合𓀇、普高协调方面形成品牌特色👨🏻⚖️,为全市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可操作、能推广、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成果👈🏼。该任务通过以下项目实施完成:
8🤳🏼、区域家长教育指导网络建设项目
以“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牵引,构建区、街镇📌、天美三级指导网络,进行“家长天美”课程、师资、指导手册等内容的研发🐤。通过讲座、沙龙、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
2014---2015开展理论研究和调查,组内学习讨论🏇🏿,专家论证💃🏼🫴🏼。编写家长指导手册💉,开发“关护成长”指导方案,研究和解决试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016制定实施意见,开展教师培训,总结交流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完成编写《关护成长---家长指导手册》、《中小学家长天美“关护成长”指导实施意见》、《中小学家长天美“关护成长”指导方案》。
9👧🏻、“医教结合-医生进校园”项目
不断深化“医教结合”内涵。建立并完善区域各部门协同🚹,各防治机构(包括区疾控中心、牙防、眼防🎈、儿保🥜🌁、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指导,天美推进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一校(园)一医”对接方式😶,加强天美卫生工作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开展学生常见病干预的课题研究💄,有效指导实践🙇♀️。充分依托区“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对学生健康档案信息和天美健康工作的跟踪与管理🤾🏿♂️👊🏻;建立区域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
加强天美、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与区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的联系,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打通转介通道。
(一)组织机构
建立大中小学生命教育长效机制,形成促进区域生命教育发展的政策合力和运行机制,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加强区教育局与区域高校、各专业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定期研究部署区域大中小学生命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组织推进区域大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并加强监督、指导,统筹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区域大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稳步、健康、持续发展。2014年组建完成区域大中小学生命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下设若干个小组。
(二)督导评估
建立区域大中小学生命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区域大中小学生命教育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的要求☛,由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天美生命教育的开展工作进行监控,2014年开展教学常态监测、2015年组织随机性督导评价、2016年开展专项目标监控评价👩🏼🦳,促进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依托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构建学生生命成长质量指标体系。2016年完成小学生命教育评价体系🏷。
(三)经费投入
市👨🏿🌾、区两级按1:1投入原则,共同承担试点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根据试点项目运作需求,在课题研究🧑🏼🚀、教材编写、资源开发、师资培训、中心及基地建设、督导评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附👩🏼🔬:
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及专家小组名单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苏 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诸葛宇杰 杨浦区区长
副组长: 高德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吴乾渝 杨浦区副区长
成 员: 李兴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处长
邵志勇 杨浦区教育局局长
郑星霞 杨浦区文明办主任
乔兴刚 共青团杨浦区委书记
赵华强 杨浦区卫计委主任
尹冬梅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徐建平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 江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陈晓峰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二、工作小组
组 长: 李兴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处长
邵志勇 杨浦区教育局局长
成 员: 周 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副处长
吴增强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冯 芸 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
赵 微 杨浦区文明办副主任
周建辉 共青团杨浦区委书记
曹 伟 杨浦区卫计委副主任
徐 瑾 复旦大学学工部部长
祁 明 同济大学学工部部长
沙 军 上海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
霍圣录 上海体育学院学工部部长
三、专家小组
孙时进 复旦大学
张海燕 华东政法大学
杜亚松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增堂 同济大学
赵旭东 同济大学
桑 标 华东师范大学
黄晞建 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