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科研

2024年9月13日,政治教研组在蘅仲楼4楼409研讨室开展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范凤美老师主持。教研组数位年轻教师分别发言。此次教研主题聚焦课题论文,以科研促教学🔂。教研内容围绕各位青年教师的论文而展开。
范凤美老师首先提到科研对于青年教师的重要性🏔,为了提升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教研组举行了此次青年教师论文交流活动。希望通过论文撰写帮助青年教师沉淀经验、凝练思想🏄🏽♂️。
接下来🍓,各位教师分别分享了自己的论文。
但敏学老师首先发言:本论文通过脱贫攻坚战🎊、悬崖村的脱贫攻坚实际案例设计情境🙇🏼♂️,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并通过使学生化身“高中生村官”的活动,请同学一起分析、制定✩、修改、完善悬崖村脱贫策划书等🐟,来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看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阐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相关内容,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七大思维中的底线思维和历史思维等。
最终👨🏻🏭,通过一步步在情境中完成任务🍼,学生们既能学会在合作与辨析中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现实情境中学这学👨🏻🦯、用哲学,培养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又能够对我国的东西部不发展不平衡有所直观的了解👨🏿✈️,对中国的贫困问题有深深的关切👨🏻🦲,对我国的脱贫和乡村振兴事业有一定的参与感👨🏼🦳,培养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与艰辛,认识到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感受到我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增强四个自信👨🏽🚀,培养政治认同的学科素养。通过本单元整体教学的层层递进🏸,学生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大治国理政思维,也有较大程度的理解和训练🧛🏻♀️。
陈鑫老师则探讨了高中思政课如何从跨学科视角系统设计,以文化部分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方面🤸🏽♂️。
张澜老师提出,在论文《坚持目标的解构性与育人的协同性相统一》中🙋🏼♂️🚟,提到高中思政课要把握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具体操作中,要将宏大的育人目标有效解构,通过引入多方资源⚱️,实现协同育人。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将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密切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𓀉、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筑牢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吴思凡老师分享了有关“跨学科”与“单元教学策略”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论证的论文🌯,该论文对于跨学科和单元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辩证地指出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如何在高中思政课堂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设计👨🏼🚀。
此次教研活动之后,政治组教师皆表示收获颇丰。在论文研讨环节中👳🏽♂️,青年教师继续交流讨论,提出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同时相互学习⭐️,认真听取意见进行论文修改👨🏿。接下来政治教研组将立足于教学实践,基于政治组的特点,继续加强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撰稿:吴思凡
摄影💝:但敏学
审核:张珂
部门:教研处
202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