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业负担沉重☎️,出国留学是否就能透一口气🧑🏿🚀?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有多少人是出于兴趣👵🏼,有多少人是为了功利?2012年6月1日👆🏿,由交大附中牵头主办的首届上海市名校高中生论坛昨天在天美平台举办,来自传统高中“四大名校”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的学生们汇聚一堂,围绕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展开论辩🤲🏻。
出国前想清楚未来的路
是什么推动了高中生的出国潮🦹🏿♀️?上海中学高二男生洪雁书觉得🧞🐔,如果自己将来选择出国🕺🏼,一定是被国外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吸引,并且,出国留学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
但也有学生直言🐲,国内学习压力大,身边有些同学抱着对国内教育失望的态度,选择了出国🏌🏽🅾️。对此,与会嘉宾💆🏼、21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提醒学生,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态出国深造⭐️,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熊丙奇建议学生,一定要先分析清楚国外的教育制度和环境🕟,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否则很容易遭遇留学陷阱💳。例如,要想清楚自己出国的目的是为了移民还是回国工作🤷🏻♀️,这在选择专业上有很大影响。熊丙奇认为,留学经历能帮助学生塑造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学生要做好更努力学习的打算。事实上,国外名校对学生的阅读量、实验室操作等各个环节,都有着严苛要求,若要学有所成一定要承受很大压力。
参加竞赛不等于走捷径
“不要总觉得搞竞赛的学生都很奇怪,或者都是出于功利目的,其实,我们就是喜欢挑战高难度的那种感觉。”一名来自华师大二附中的女生说出了自己的“委屈”,得到现场很多学生的共鸣🧜♂️。上海中学学生会主席沙利文觉得,或许取消了竞赛加分或者保送资格👁🗨,才能把真正喜欢竞赛的学生给筛选出来。
交大附中高二女生胡伊人是论坛的发起人和主持人之一🎅🏽,也是经由学生“直选”当选的全校“模拟社区”的副区长,落落大方,反应敏捷🤽♂️。初中时◽️,胡伊人参加了几乎所有学科的竞赛💟,有些并非兴趣,似乎只是为了那份“好胜心”,结果📕,一周七天,她天天放学后都要参加各种辅导班,最远的一个辅导班要花一个多小时车程才能到。虽然从全国到市区级比赛屡有斩获🚴🏿♂️,但她觉得自己的时间完全被占用了。“我现在放弃了所有的学科竞赛,可以有更多时间参与各种学生活动,全面提高自己能力👨🏽🎤。”小胡对自己的发展规划很清晰。
友谊与合作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的同学。在论坛的会旗上🧑🏻✈️,同学们签下自己的名字,承载着校与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浓厚的友谊。本次论坛的目的,不仅是希望唤起当代高中对身边问题的思考,更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上海各优秀高中的同学有交流想法,交融文化的机会。本次论坛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我们更期待着名校高中生论坛能够一届一届传承下去🧑🏽🎨,使得整个上海的高中生文化更灵动,更活跃🫴🏼,更丰富🥠🫵🏽。
学生处
2012.6.9